全国服务热线 13802970981

铸铜雕塑、历史及制作工艺

发布:2016-11-17 14:52,更新:2010-01-01 00:00

 

作者:广州凰宁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张自胜

铸铜雕塑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熔炼、铸造、雕塑史上拥有的一页。中国的铸铜雕塑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制作完美,造型玲珑剔透,刻画精美生动,体型浑厚,花纹精致富力优美,令作者感觉到了词穷的地步,搜肠刮肚难于找到优美、华丽文字和辞藻来形容中国铸铜雕塑。华夏铸铜题材广泛:兵器、容器、蒸器、取暖器、乐器、饰品、铜车马、人物、量具、面具等,可以说无所不含、无所不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世人做不到的,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任何人类文明相遇中华文明,都将被中华文明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明新的发展方向和历程。三代(夏商周)、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铸铜雕塑的时期,极具代表性,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精美的雕塑作品是中国匠人精神的体验,匠人精神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匠人精神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铸铜雕塑精品: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候编钟、三星堆铜雕塑、秦铜车马、马踏飞燕、永乐大钟、世纪宝鼎、中华世纪钟这些国之重器无不向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宽厚、包容、大度、孝道、感恩的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中华文明璀璨和;国之重器体现我中华祖先和世人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为了Zui求完美的而无私奉献的匠人精神。异族可以毁我家园,八国列强可以毁我林园、掠夺我国宝、占我国土,日本鬼子可以毁我华夏,魑魅魍魉可以扰我边疆,但无法阻止我华夏复兴的步伐,无法阻挡东方雄狮的苏醒,也无法阻拦中华艺术走向世界的脚步,无法阻碍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为铸铜雕塑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天地,新的国宝重器应运而生,世纪宝鼎、中华世纪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稳重和实力。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酒器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Zui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四羊方尊方口,大沿,长颈,高圈足。颈饰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肩部四隅是四个卷角羊头,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引用)

司母戊方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量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后无法辨认,砸去一只鼎耳,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Zui大、Zui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原文引用)

曾候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原文引用)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剑首为圆箍形,剑格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花纹,剑身饰菱形暗纹。剑身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8 个鸟篆铭文。制作精良、犀利异常,是东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出越国当时制剑工艺的高水平。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原文引用)秦铜车马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被编号为1号的战车是立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二号车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车马均有大量金银装饰。这两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据推测,铜车马坑当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原文引用)

 

毛公鼎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原文引用)

 

三星堆神鸟

三星堆神树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Zui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图31)。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Zui主要的精神世界。

两坑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原文引用)

马踏飞燕青铜雕塑

《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中出土。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原文引用)

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被称为世之瑰宝、国之重器。它高6.75米,重46.5吨,Zui大直径3.3米,钟体上下遍布了23万字的佛经铭文。据说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后,改号“永乐”,迁都北京,按照<太祖实录>里“唯功大者钟大”的规矩来铸造这举世无双的大钟。大钟铸于明京师铸钟厂,钟铸成后存放在内府职掌机构汉经厂。永乐年间,遇到万寿圣节等节日,都有汉经厂主持敲钟作佛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每天由六个和尚敲钟。天启年间,时局动荡,大钟被弃于地上。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钟被移至觉生寺,并专门修建一座上圆下方的两层钟楼,用以悬挂大钟。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移钟工程才Zui后完成。永乐大钟用铜、锡、铅合金铸成,构造合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形体宏伟,历时50o多年,至今仍音响圆润宏亮,穿透性强,具有明显的音乐效果,钟声可传四五十公里,余音达2分钟之久。经测量,钟腰Zui薄处为94毫米,钟唇Zui厚处为185毫米,重量为46.5吨。钟身铸满了阳文楷书、佛教经咒22万7千多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每当重大法事必击钟10余下。(原文引用)

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是具有商周青铜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它的设计和制作经过多次论证,是在国内专家、文物考古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到来的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华夏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原文引用)

中华世纪钟

"它高6.8米、下口直径3.38米、重量50吨、超过现存北京大钟寺的世纪钟王--永乐大钟,为600年来世纪范围内铸造的罕见超大鸣钟。"中华世纪钟"悬挂在中华世纪坛东侧,与中华世纪坛融为一体。钟重50吨,象征新中国五十华诞;钟体上的56朵牡丹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钟身上铸着两条巨大的夔龙,象征着黄河与长江,同时还隽刻着《二十世纪中国重大历史纪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乐谱;钟身底部是万里长城图案。(原文引用)

中国铸铜雕塑做工无与伦比、炉火纯青,,这些无不融汇了中国工匠的聪明智慧和辛勤的汗水。青铜器兴起于夏,于商,此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熔炼技术和化工也是处于历史同期人类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高超的铸造技术,以及对冶炼技术的完美,随着铁器时代到来,铁器逐步代替了铜器,但这些并没有影响铸铜技术的发展。历朝历代都有精美铸铜雕塑问世,铸铜雕塑的发展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绘画、雕刻、书法等因素密不可分,伟大的朝代诞生伟大的艺术。铸铜雕塑的铸造技术也体现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平富裕的时代,人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追求技术,艺术的高发展的时期都是出现盛世,例如,唐三彩、宋朝的瓷器、永乐时期等等。

三代、秦汉、隋唐、大明永乐年间等朝代的铸铜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迎来了铸铜雕塑艺术的新的发展高度,也就诞生了一钟。

铸铜雕塑,就是将铜在高温下熔炼成铜溶液,然后浇筑在模具里面,等溶液冷却固化后,去掉模具,将胎体打磨制成精美的铜雕塑。雕塑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铸铜雕塑集艺术、熔炼、铸造技术于一身的工艺品。铸铜雕塑她融汇了雕、刻、铸造、塑、刻、焊接铆接、打磨、修补等多种制造工艺,又吸取了多种艺术如书法、绘画、建筑、音乐、审美、戏曲、空间、视觉、抽象等艺术的精华,同时又与其他文件相结合,如宗教、图腾、神话、理想。但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离开生活的原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艺术是枯燥的、没有生命力的。这就是说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浓缩,雕塑是时代艺术的代表,铸铜雕塑又是雕塑的代言人。纵横华夏几千年,铸铜雕塑生生不息,一直伴着我华夏儿女,其中奥秘不言而喻。

本文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了铸铜雕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铸铜雕塑的制作工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专业书籍了解详细的铸铜工艺,本文是为大众阅读,众多读者为非专业人士,仅从通俗的角度介绍铸铜雕塑工艺。

铸造工艺:

一、 陶范法

通俗一些讲就是用陶做范,也就是用陶器做模具,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中国古代铸造铜钱要用钱范,钱范就是铸造铜钱的模具,这样一说读者朋友就不难理解啥叫陶范了。简单的理解就是用陶土用来制作模具:范。

1、 可用实物做坯或者用泥做坯,然后在实物或事先做好的泥坯外面附上陶土,待陶土半干时,将陶土即外范分成几块取下来,并对模具片进行标号,标号完毕后修范,取范的过程中出现粘连时,此时要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后,将陶土片放在火上烤干烧硬,差不多达到陶器的硬度—土陶硬度,土陶大都了解,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以前农村实用的容器大都是土陶,价格便宜,寿命长久。

2、 陶范的片烤硬之后将其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模具腔体并置于模具平台上,并把模具片固定,或用挖坑堆土法把模具片围拢在一起,把模具上方开口方便浇筑。从成品很容易看到陶范拼接的痕迹,陶范拼接处在成品上会产生一个凸的痕迹,这个痕迹在现代铸造工艺中叫飞边,去掉飞边的工艺叫发飞边,就是用刀砍掉或割掉毛刺部分,塑料制品叫披锋,就是割掉锋利的部分。

3、 浇筑:把固态铜熔炼成液体铜,熔炼过程中加入其它材料,如按比例加铅和锡等,制成合金铜溶液,铸造出来的铜雕塑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把液体铜通过模具口浇筑在模具腔内。浇筑口也叫冒口,冒口的作用一是浇筑液体铜溶液,二是排气,浇筑的过程中,铜溶液占据腔体,腔体内的气体会排出,三是除渣,铜在熔炼的过程中高温会氧化一部分产生成氧化铜,同时,由于铜在熔炼过程中会汇入其他杂质,这些杂质比例往往比铜溶液轻,浇筑时会漂浮在冒口处。浇筑基本完成后,溶液在冷却的过程中要不停的用工具敲打冒口处使其平滑,减少后期打磨的时候工作量。举个读者朋友常见的例子,小车轮毂铸造,轮毂铸造时冒口的位置在轮毂中心位置,就是轮毂中心空位,安装车轴的位置,轮毂铸造后经过热处理后有个工序是:去冒口,就是用车轴粗细差不多的钻头把冒口挖掉,然后形成空洞用来安装车轴。

4、 待铜溶液固化完全或基本完全冷却后,去掉陶范,取出铸件毛坯,进行粗打磨,粗打磨后会发现铸造缺陷,如欠铸、疏松、砂眼等,要进行补胎,对胎体进行修补,修补的方法有几种,一是镶嵌法,用小铜粒、块或比铜软的金属敲进去打磨平整,二是用铜溶液滴补,古代没有焊机,没有办法把铜丝融化直接补胎。铜胎修补后,进行细打磨,该工序比较耗时,古代没有切割工具不发达,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打磨出效果,打磨工具:石头、沙、草木灰、麻或者布,Zui后一个工序是用草木灰或麻或布打磨,打磨完成后根本看不出任何打磨的痕迹,古代的铜镜,可以体现古人聪明智慧,居然可以将铸铜打磨成镜面。

5、 着色或贴金(银)、鎏金(银)、镀金(银)、锡纸,根据实际需要,满足终端客户的需要,按客户要求进行完成Zui后一道工序,皇家及皇家主导的寺庙、工程要求贴金银,民间多着彩色或锡纸。

古代陶范制作,大型铸铜雕塑都是一范一品,古代大型铸铜雕塑没有姊妹篇就是这个道理,陶范在铸造后与铸铜件分离的时候极易破碎掉,由于粘范,Zui后只好把陶范毁掉。那为什么可以大量铸造铜钱和铜箭头,这是采用了一范多品,一个模具铸造出了多个产品,和现代铸造工艺相同,一个模具可以铸造多个同款产品。再者铜钱和箭头铸造过程中加了防粘连涂料:细沙,和现在金属模具铸造喷保温涂料一样,其实是为了防止模具和铸件粘连,从存世的铜钱可以看出上面的凸凹不平,就加了细沙防止粘连。铜箭头的光滑是后期的打磨。

二、 失蜡法

失蜡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融化铸造的方法,这样理解就简单多了,不要认为失蜡法多么神奇。笔者认为失蜡法的灵感应该来自生活中烧火做饭时不经意烧了一个包含木块或者其他易燃物体的土块,经过火的烧烤,内部燃烧掉留下空腔,现代的内燃砖原理大概也是来源于此。现在精密工件的铸造依然采用这种铸造技术,我们今天不得不感慨古人的精湛技艺和高超的工艺,不是影响几代人,而是几千年,甚至到永远。

蜡不但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浪漫,诗情画意,从古到今,赞美蜡烛的诗句不绝于耳,“何当共剪西窗烛” 新婚之夜,一对小夫妻在窗下共剪烛,悄谈情话是何等浪漫;“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赞美蜡烛的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体现离别情殇;“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7g时代的信息传递;秉烛夜读激励多少奋斗的二郎。蜡自己也没有想到,可以熔炼自己铸造成世上Zui精美的铜器,用孙涛的一句话说:我骄傲!

1、 用蜡雕刻模具胎,上古时代是动物脂肪和蜂蜜蜡制作成成固体蜡,石蜡是人类发现石油之后才有的产物。用蜡雕刻成即将制作的雕塑一比一的形状,这个工序是极其复杂、耗时的工序,只有、艺术功底深厚的师傅才可以完成,这样的师傅可以说是个全才,要对多种艺术融会贯通,玲珑剔透镂空雕塑多用失蜡法,失蜡法又叫熔模铸造发,就是把模具熔掉的铸造方法。

2、 制模,用陶土、沙把模具胎围闭,待陶土或沙干透成为一体后放在火上烤,把蜡融化,如果是用木头做的胎体,就把木头燃烧成为灰烬。如果是大型的铸铜雕塑,模具胎体较大时候没有办法放在火上烤的时候,就用火围着烧和烤,就是把围闭模具胎的陶土或沙周围放上柴火或煤炭烧烤,直至蜡完全融化形成空腔。

3、 浇筑,接下来和前文一样了,不再累述。

三、 翻砂铸造法

翻砂铸造有些类同失蜡法,这种工艺多用于简易生活用具,如铁锅、铝锅、铁质锡制酒壶等,生产农具,如犁铧等要求一定硬度的简易工件铸造,以及一些粗制的工业用工件。

翻砂主要一般是使用实物做模具胎体,待模具外壳硬化后将模具一份为二,把模具胎体即实物取出,然后将二分模具腔体合并进行浇筑。下面的工序同上文。

四、 现在铸造工艺

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为了批量生产铸铜雕塑,采用特制模具钢制作模具,大件一模一品,小件一模多品,这些主要技术任然无法突破特大件的铸造难点。特大件铸铜雕塑依然采用传统的铸造工艺才能铸造完成。因为现在的铸造机体量有限,开发特大模具的技术还没有突破。大件铸造模具的体量和体重比较大,如汽车保险杠塑料模具的体积差大于一个方,重量达一顿左右,两千吨的塑料注塑机才能完成。金属铸造机目前还无法完成像世纪钟这样铸铜雕塑。2006年广东东凌集团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旭公司的轻量化(nac)铸造技术用于汽车轮毂的铸造技术用于汽车轮毂铸造,东凌集团的铸造技术是行业的佼佼者。本文作者没有给东凌集团做广告的意思,因为本文作者是当时引进日本旭公司轻量化铸造技术的亲身经历人之一,本文引用该案例仅为了说明铸造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现代大工业铸造技术多采用两开模或者四开模技术铸造铜雕塑,冷却采用风冷或水冷技术使冲腔后的铜溶液冷却,冲腔是采用高压把铜溶液压进模具腔体。水冷的效果优于风冷,一是水的比热比风高,二是通过扇热器水更容易降温,汽车就是通过水冷通过散热器给发动机降温,原理是一样的。

尽管铸造技术现在还在沿用古法炮制,但熔炼技术却发生了质的飞跃,古代熔炼燃料是木材和煤炭,现代技术熔炼是采用电热棒熔炼,并且干锅内保温技术也远超古人,特别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没有好的保温技术,液体铜很容易固化,不利于浇筑,现代技术已经完全克服了该弊端,边冲腔浇筑,边用电热棒加热保温,并辅助于温控系统技术来调控铜溶液的温度,达到的铸造效果。同时,铸造过程中加入了液态铜排气技术,大大减少浇筑时产生气孔、疏松、欠铸等缺陷。这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未见今时月,技术的日新月异,总是日新日高!

现在铸造技术工艺流程:熔炼—铸造—砍飞边—热处理—去冒口—机加工(打磨)—酸洗磷化—烘干—喷涂。

为了促进铸铜雕塑事业的发展,写此拙文以飨读者,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和经验不够丰富,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本文雕塑举例图片来源于百度和360搜索,图片配文来源360和百度百科,原文引用没有只字修改,再次对 360和百度表示感谢。

铸造工艺全文来自本文作者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没有参照任何文献。

感谢广东东凌集团、广州戴卡旭、驭风、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和徐季平、庄文两位老领导,以及河北立中锦山熔炼公司和旭东研发公司给予我有了全程了解熟悉整个铸造技术的机会。

 

 

 

 

 

联系方式

  • 地址:广州 广州番禺区市广路242号上品商务中心2座1112-1113
  • 邮编:511400
  • 联系电话:未提供
  • 销售总监:020-39901655
  • 手机:13802970981
  • QQ:2303649065
  • Email:2303649065@qq.com
产品分类